我的职场21年奇葩经历

作者:贺江兵

不知不觉已经从业21年了,其中在《华夏时报》度过了三分之一。这是我在一个单位和一个部门呆的最长的,我也被这吓一跳。我的职业生涯没有传奇也不平淡,各种好玩的事儿不少,慢慢谈一些诡异事件和趣事吧。

那些消失的单位

在到《华夏时报》之前的职业生涯我呆过很多空前绝后的单位。仔细算来我干过八个单位,十几个部门。

一般来说,我离开那单位,那个单位不是被撤销、关闭、倒闭,最好的结果是分家或变更。这个比较奇怪了,这里让我由近朝远说,慢慢回想吧。

7年前我离开了《财经时报》,一年两个月后财经时报因为报道农行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处置的新闻后被迫关门至今未开,再开张的可能性为零了。当年,我在华夏人上写过离开财经时报到华夏的4条原因,至今完全兑现,比如总编越换越差,股东不靠谱,新单位相对简单,政治支撑力可靠等。

在干媒体之前,我一直从事金融工作。1993年毕业被层层分配到农行,农行把我分到信用联社,联社把我分到一个乡镇信用社,乡镇信用社把我分到办事处分社,分社把我分到储蓄所,一个非常贫困的地方在鄂豫交界处,我是吃干饭的、那里只吃面食,后来学会了自己升炉子做饭。

后来因为我写了一个小材料在农行内刊——类似于我们的华夏人刊发,加上当时的农行合作科(联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办公室需要能写的,而系统内实在找不到人就直接把我从那个分社储蓄所调到市联社办公室。我走一年后,那个储蓄所关闭了,若干年后,那个信用分社关闭了。那个分社的会计是现在是市农商行的副行长了。

大概1997年市联社与农行脱钩了。

之后我被借调到襄阳(那时候叫襄樊),一个叫“襄樊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过一段时间,当时很多人对办公室领导说,“你们单位名字真鸡巴长。”领导不温不火的回到,“长的在中央。”中央的名字大概叫:国务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农行、农发行、农村信用社改革组织领导工作。这个机构早消失了。

1999年,我被借调到人民银行农金科负责监管工作,我现在做监管报表依然没有问题。

2003年,人行与银监会分家,我又被银监局借用。后来回到市联社现在改成农村商业银行了,先后出任过审计科副科长、信贷科副科长、出来混之前是办公室副主任。

唯一没有被消失的单位是市联社变成了银行。

那些奇葩的经历

有些事本来是我瞎吹的,就是侃大山而已,没想到吹牛前后都变成真的了。这个规律是:凡是跟我一起喝过酒的金融界人士都提升了,包括农行的两位到保监会和央行的;工行新行长;农行到中信的那个女行长;一杆新闻处长等。当然,不跟我喝酒的提的更多。

中信新行长请我们吃饭是2008年5月12日,当时任农行广西分行行长的李庆萍中午吃完饭后,我们乘车去机场,路上发生了512大地震,所以记忆犹新。本来路线有重庆,处于安全考虑农行让我们提前回来了,原本想去抗震救灾的。

我写过的那些人和最多的机构的负责人基本也都升了。这里可以举一个比较好玩的例子。2010年1月,某银行信贷员即将退休,这家银行请了几家媒体采访帮忙造势让她退休后能进政协,有的记者根本没写,有的很短。我写的标题是《史上最牛客户经理 看“新闻联播”拉存款》,这篇文章三千多字,工商银行的《城市金融报》头版进行了转发,还有一个金融杂志也全文转载了。

半年后,这位信贷员升任副行长了,一年后再次升为行长,原行长被调离了。现在还是行长,偶尔联系。

我怎么说在网上还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人,这个官方和民间都有统计排名,比较靠前的。

与之相反,与我见面的网友多有不测。

见过薛蛮子两次,他嫖娼了。

见过王功权一次,他寻衅滋事了。

跟李德林第一次喝酒,第二天进一看了,莫名其妙关很久。出来后找我喝酒说,你真是个灾星啊。。。

跟浦志强喝过酒他也进去了。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当然,我互粉的朋友经常被删号禁言,其实他们都挺好的。

线上线下,我见的人命运真是天壤之别啊!我十分想见司马南!

我的那些奇葩同事

在到华夏时报前,我从没在一个单位干满过三年的。日子就了,大家基本都相互了解了。

奇葩姊妹花是包涵与郑桂兰,小郑能把五年前的事儿记得门清,所以我不敢得罪她;包涵说吃土豆丝能帮她早日怀孕,于是,每次我们聚餐她都点三盘土豆,结果,这么多年,她依然没怀上。不过,桂兰怀上了。

以前我写过,凡是到我部门上班的,不管怎么剩,都能结婚生儿子。这个,我也很奇怪。

奇葩徐立凡也是一怪,要说讨女人喜欢的,贵报除了水皮就是老徐了,我十分纳闷的是,他人过不惑之年还是处男。

孟俊莲本来没啥可写的,原来写过孟俊莲吃午饭定律,她不吃午饭股市必跌;她吃饭股价必涨,不管上午跌多狠,吃饭后下午必定涨起来(详见某年《股市章鱼姐》)。

唐玮、钱秋君、陶盈舟都是在华夏结婚生儿子的,她们有个共同点:生了跟没生似的。

最快速的是来报社还不到一年的小张也结婚了。

有经营部门的人问过报社编辑记者工资高吗?我如实回答:不高。她问那为什么大家都不跳槽呢?没有深入调查,估计虽不高亦可糊口吧。

也许,真的有人喜欢写东西工作与爱好一致呢。

还有很多奇葩写过很多,比如,做人不能应辽产,技术部的,还有财经部的那些女人那些事。

对我好点,我跳槽原单位消失的概率几乎百分百,参见第一部分;没事多找我喝喝酒参见第二部分;往往现实就是第三部分。

《华夏人》前主编吴淳老师经常逼我写稿,我们经常这么对话,快些赶紧写。我:挤兑谁?她:你随便。我:能挤兑的都挤兑完了不能挤兑的都挤兑了。她:那你挤兑下自己呗。好吧,以此祭奠爱笑的吴老师,希望你在那边乐一乐。

来源:http://weibo.com/p/1001603724602030325996
分享到: